傅 fù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人”,这里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;右边是“尃”,表声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“傅”的本义是“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。老师。名词。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太子曰(太子说):“臣有傅(臣下有位老师),请追而问傅(请让我去问问老师)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刑其傅公子虔(便刑罚太子的老师公子虔)。”又引申泛指“一般人的老师”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十年(十岁),出就外傅(男孩就离开内室,到外面跟老师学习‘六书’、‘九数’),居宿于外(住宿也在外面)。”现如:师傅。
②由“老师”引申为“教导”、“教育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‘有楚大夫于此(假设有位楚国大夫在这里),欲其子之齐语也(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语言),则使齐人傅诸(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诲他呢)?使楚国人傅诸(还是让楚国人来教诲他)?’曰((戴不胜〕回答说):‘使齐人傅之(当然让齐国人来教诲他)。’”
③由“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”引申为“辅佐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郑伯傅王(郑伯辅佐周天子),用平礼也(用的是周平王时的礼节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