佩 pèi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人”;右上部是“凡”。郭沫若《卜辞通纂》:“凡字,槃之初文也。象形。”指一种器皿;右边下部是“巾”。合起来,表示人佩带的装饰品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佩,大带佩也。从人,从凡,从中。佩必有巾,巾谓之饰。”“佩”的本义是“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。名词。《诗·郑风·子衿》:“青青子佩(您那镶有饰品的青绶带),悠悠我思(念您常常挂我怀)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捐余玦兮江中(我要把玉玦抛到江里去),遗余佩兮醴浦(我要把饰佩丢在澧水旁)。”
②由“系在衣带上的饰品”引申为“佩带”、“挂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(西门豹的性情急躁),故佩韦以缓已(所以佩带柔韧的熟牛皮带来提醒自己尽量从容和缓些)。”现如:佩上勋章;他腰间佩着一支手枪。
③由“佩带”引申为“持”、“携带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上》:“母告百姓(母亲告诉百姓),佩此书者不死(持这书的可免死)。”《白虎通·衣裳》:“农夫佩其耒耜(农夫携带他们的耕作农具),工匠佩其斧斤(工匠携带他们的斧子)。”
④因饰品是系在带上的,“系”有“环绕”意,所以由“系在衣带上的饰品”又引申为“环绕”。动词。《水经注·渭水》:“藉水又东北迳上邽县(藉水又向东北直上邽县),左佩四水(再向左环绕四水),东会占溪水(然后向东与占溪水会合)。”
⑤因饰品会使人称赞,所以由“饰品”又引申为“钦佩”、“敬仰”。动词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圣人行之(圣人遵行它),愚者佩之(普通人佩服它)。”现如:可敬可佩;劳动模范人人佩服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