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 shù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左边是“彳”,本指小步走,这里表示顺道而行;上部右边是“术”,表声;下部是“止”,指脚。合起来,脚顺路行走,表示遵循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隶变后作述。《说文》:“述,循也。从遹,术声。”“述”的本义是“遵循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遵循、依照。动词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五子咸怨(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),述大禹之戒以作歌(因此依照大禹的教导而写了诗歌)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以王季为父(他有王季这样的父亲),以武王为子(有周武王这样的儿子),父作之(父亲为他创下了基业),子述之(儿子又能遵循他的遗志)。”
②由“依照”引申为“依照事实记下或说出事情的经过”,即“记叙”。动词。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(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啊)。前入之述备矣(过去来到这里游览的人们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)。”现如:记述;陈述;口述。
③由“记叙”引申为“阐述前人成就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(孔子说):‘述而不作(阐述前人成就而不创作),信而好古(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)’。”《论衡·对作》:“圣人作(圣人创作),贤人述(贤人阐述)。”
④由“阐述”引申指“著述之作”。名词。《论衡·对作》:“太史公书(太史公的书)、刘子政序(刘子政的序)、班叔皮传(班叔皮的传),可谓述矣(可以称为著述)。”
⑤由“著述”之作引申指“古代的一种文体”。名词。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诏、命、策、檄(诏、命、策、檄这些文体),生于《书》者也(产生于《书经》);序、述、论、议(序、述、论、议这些文体),生于《易》者也(产生于《易经》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