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 shé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仰置之铃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下像铃身,上像铃舌,本以突出铃舌会意为舌。”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变成上“千”下 “口”。《说文》:“舌,在口所以言也,别味也。”“舌”的本义是“舌头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舌头,人和动物嘴里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。名词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张仪谓其妻曰(张仪向他妻子说):‘视吾舌尚在不(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)?’其妻笑曰(他的妻子笑着说):‘舌在也(舌头还在啦)!’仪曰(张仪说):‘足矣(这就够了)’。”现如:猪舌;牛舌。
②因“舌头”是发音器官,所以引申为“语言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贡曰(子贡说):‘惜乎,夫子之说君子也(先生这样地谈君子,可惜说错了)!驷不及舌(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)’。”现如:舌战;舌锋。
③由“舌头”又引申为“像舌的物体”、“箕口外伸部分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(南方天上那箕星),载翕其舌(箕口伸得那么长)。”现如:帽舌;火舌;箭舌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