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 yǔ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天上降落水滴的形状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雨,水从云下也。一象天,冖象云,水霝其间也”。“雨”是云中降落的液体,“雨”的本义指“雨水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雨水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其雨其雨(盼落雨啊盼落雨),杲杲日出(谁知太阳又从东方升起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天寒大雨(天气寒冷,下着大雨),士卒冻饥(士兵又冷又饿)。”现如:天下雨了。
②“雨”用作动词,表示“下”、“落”。读yù。《周易·小畜》:“密云不雨(密密的云层不下雨)。”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(北风吹来冷飕飕),雨雪其雾(大雪纷纷落很久)。”又:“北风其喈(北风刮得呼呼叫),雨雪其霏(飘下的大雪满天飞)。”
③由“下雨”引申为“滋润”。动词。读yù。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吾不能以春风风人(我不能用春风吹拂人)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(我不能用夏雨滋润人),吾穷必矣(我一定完了)。”
④由“落”引申比喻“像降雨那样落下”。动词。读yù。苏轼《喜雨亭记》:“是岁之春(这年春天),雨麦于岐山之阳(在岐山的南面麦子像降雨那样落下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