胥 xū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肉”,这里指蟹酱肉;右边是“疋”,表声。小篆将“疋”移到了“肉”上。《说文》:“胥,蟹醢也。从肉,疋声。”“胥”的本义指“蟹酱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蟹酱。名词。邵桂子《蔬屋诗为曹方西作》:“猩唇豹胎(猩唇豹胎),麋蟹胥(麋酱蟹酱)。”
②借作“相视”、“观察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緜》:“爰及姜女(和着妃子姜姓女),聿来胥宇(为找居地来观察)。”
③由“相视”引申为“须臾”、“短时间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胡蝶胥也化而为虫(胡蝶很快又变化成虫),生于灶下(生活在灶下)。”《荀子·君道》:“狂生者(狂人),不胥时而乐(是不顾一切的短时追求享乐)。”
④借指“小吏”。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。读作xǔ。名词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里胥猾黠(管乡里事务的公差狡猾奸诈),假此科敛丁口(借这个名义按人口摊派费用)。”
⑤虚化作副词、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互相”、“都”、“全”和不译。旧作“全”意的,如:万事胥备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