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对 duì 對;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像古代有齿的兵器;右边是“手”。合起来为手持兵器,表示反抗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高鸿缙《中国字例》:“丵像有齿之古兵,持丵反抗为对。”“对”的本义是“对抗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抵抗、对付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(一个人奋力死战,可以抵抗十个敌人); 十可以对百 (十个人奋力死战,可以抵抗百个敌人)。”现如:一个对几个。又引申为“对待”。如:对事不对人;他对人很客气。

②由“对抗”引申为“敌手”、“对手”。名词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刘备天下知名 (刘备是天下知名的豪杰),曹操所惮(是曹操所惧怕的),今在境界(现今他在国境界上),此疆对也(这是强大的敌手)。”

③由“敌手”引申为“对立”。动词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而所与对敌(而与之对立的人),或值人杰(也许遇着人杰)。”

④由“敌手”又引申为“相配”。动词。《易·无妄》:“先王以茂对时(先王看到这个卦象,就用无妄的美好思想,配合季节时序,顺应万物的各别性质),育万物(抚育万物)。”

⑤由“相配”引申为“配偶”。名词。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(王武子想给妹妹挑选一个好的配偶,很久未能物色到)。”后引申为“成双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对联。又引申为“平分”、“一半”。如:对开;对分;对成。

⑥由“相配”又引申为“相互”。形容词。如:对流;对调;对骂。

⑦由“相配”又引申为“正确”、“正常”。形容词。如:意见很对;数目不对;情绪不对。又作答语,表示同意。如:“对,你说得不错。”

⑧由“相配”又引申为“适合”、“相合”。动词。如:对症下药;对

劲。

⑨由“相配”又引申为“掺和” (多指液体)。动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一回:“这酒是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,又对(掺和) 了二十斤烧酒。”

⑩由“相配”又引申为“拼合”。动词。如:对不拢;把这几片破镜片对在一起。

⑪由“拼合”引申为“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”。动词。如:对光;对弦;对好距离。

⑫因“对抗”含有“双方”意,又引申作量词。双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来一个捉他一个,来两个抓他一对(双)。”

⑬借作“回答”、“应答”。在古代汉语里,“对”多用于对上回答或对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听言则对(听见谀言就应答),诵言如醉(听见谏言装酒醉)。”

⑭虚化作介词。相当于“对于”、“向”等。现如:形势对我们有利;向他表示感谢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10 4:46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