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 ré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是人,下部是“二”,合起来即二人。二人一起不相争,表示和善。这是一种较抽象的造字法。小篆变为左边是“人”,右边是“二”。《说文》:“仁,亲也。从人,从二。”徐铉说:“仁者兼爱,故从二。”“仁”的本义是“和善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和善、与人相亲(仁,是古代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。不同的学派对它有不同的解释。翻译时,可根据文章译为“仁义”、“仁慈”、“仁德”等)。形容词或名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夫仁者(仁是什么)?已欲立而立人(自己要站得住,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),已欲达而达人 (自己要事行得通,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),能近取譬(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,一步一步地去做),可谓仁之施已 (可以说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)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爱人利物之谓仁(对人亲善友爱、对事物有好处,就叫做仁)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(寻求仁德,便得到了仁德),又何怨(又怨悔什么呢)?”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子固仁者(您固然是个仁慈的人),然愚亦甚矣(然而愚蠢得也过分了)。”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宋无罪而攻之(宋国没有罪却去进攻它),不可谓仁(不能叫做仁义)。”
②因“仁”是道德的核心,所以后来引申指“果核中的种子部分”或“可吃部分”。名词。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养生》:“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木车前(邺中朝士有单独服用杏仁、枸杞、黄精木、车前草),得益者甚多(而得到益处的很多)。”现如:桃仁;枣仁;杏仁等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