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 rǔ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女性胸前乳头突出,双臂抱婴儿喂奶的形状。金文和小篆的女性人形发生了讹变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像母抱子以哺乳之形,为乳之初文。”“乳”的本义是“哺乳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哺乳、喂奶。动词。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祁夫人使弃诸萝中(祁夫人叫把他丢弃到萝中去),虎乳之(老虎却去哺乳他)。”
②由“喂奶”引申为“吃奶”。动词。《齐民要术·养羊》:“羊羔乳其食(羊羔从母羊那儿吃奶)。”
③由“吃奶”引申为“饮”、“喝”。动词。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乳血餐肤(喝它的血,吃它的肉)。”
④由“哺乳”引申指“乳汁”。名词。《魏书·王琚传》:“常饮牛乳(经常喝牛的奶汁),色如处子(肤色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)。”现如:母乳;牛乳。现还作“像乳汁的”。如:豆乳。
⑤由“乳汁”又引申指“乳房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意告之后百余日(仓公告诉她后约有一百多天),果为疽发乳上(乳房上果然生了毒疮)。”魏学咿《核舟记》:“佛印绝类弥勒(佛印极像弥勒佛),袒胸露乳(袒露着胸脯和乳房),矫首昂视(举头仰望)。”
⑥由“乳房”引申为“像乳房一样的”。形容词。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》:“上多倒垂之乳(上面许多倒挂着的像乳房一样的钟乳石)。”
⑦由“哺乳”引申为“生子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(于是把苏武迁徙到北面贝加尔湖没有人居住的地方),使牧羝(叫他放牧公羊),羝乳(要等到公羊生子),乃得归(才能回国)。”
⑧由“生子”引申为“刚生子的”。形容词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声如乳虎(声音像刚生子的老虎一样)。”
⑨由“生子”又引申为“刚孵出的”、“幼小的”。形容词。鲍照《咏采桑》:“乳燕逐草虫(刚孵出的幼燕追捕着草虫),巢蜂拾花药(刚出巢的小蜂采集着花粉)。”秦观《昭君怨》:“隔叶乳鸦声软(幼鸦隔着枝叶凄凉地细声鸣叫),啼断日斜阴转(太阳也被它啼叫得西斜转阴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