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 né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像一只熊形,左边“䏍”像熊的头和口,右边“”像熊的身体和四足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能,熊属,足似鹿。”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能部》:“能,古熊字……假借为贤能之能,后为借义所专,遂以火光之熊为兽名之能,久而昧其本义矣。”“能”的本义是“熊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熊。名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今梦黄能入于寝门(现在梦见黄熊进入寝门)。”
②借指“有才能的人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论德使能而官之者(选拔有道德的人,使用有才能的人,给予应有的官职任用他们),圣王之道也(这是圣帝明君的方法)。”现引申为“有才能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能人;能手;能者多劳。
③由“有才能的人”引申泛指“才能”、“技能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太宰问于子贡曰(太宰向子贡问道):‘夫子圣者与(孔老先生是位圣人吗)?何其多能也(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)?’”现如:他很有能力;各尽所能。
④由“才能”现代引申指“能量”。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,物质做功的能力。物理学上称能够做功的叫“能”。名词。如:位能;动能;热能;电能;光能;化学能;原子能;核能;太阳能;风能。
⑤由“有才能的人”又引申为“善于”、“长于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假舟楫者(借助舟楫出游的人),非能水也(并不是长于泅水),而绝江河(但能横渡江河)。”
⑥由“有才能的人”又引申为“能够”。助动词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依乎中庸(君子始终遵循中庸之道),遁世不见知而不悔(即使避开世人不被别人了解也不后悔),唯圣者能之(只有圣人能够这样)。”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(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够用兵了)。”现如:他能种田;能完成任务。
⑦由“能够”引申为“及”、“到”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韩与秦接境壤界(韩国与秦国边境接壤),其地不能千里(他们的土地方圆不到千里),展转不可约(反复无常不遵守盟约)。”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方今大王之兵众(现在大王的兵众),不能十分吴楚之一(不及吴楚十分之一)。”
⑧由“能够”又引申为“会有”。动词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少壮能几时(青春健壮的岁月会有多少),鬓发各已苍(你我的两鬓已白发如霜)。”现引申作“会”。如:他还能不去吗?现又引申为“应”、“该”。如:你不能这样不负责任。
⑨由“能够”又引申为“亲善”、“和睦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:“柔远能迩(怀柔远方,近先亲善),以定我王(用以安定我周王)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(所以和栾盈一起做公族大夫),而不相能(而不能和睦相处)。”
⑩借作代词。相当于“如此”、“这样”。张九龄《庭梅》:“芳意何能早(散发的芬芳怎么这样早),孤荣亦自危(独花也自危)。”
⑪虚化作副词、连词。相当于“就是”、“竟然”、“何其”、“仅”;“而”等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