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 jiào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手持一尖状物(棍)威胁人的样子,表示要别人顺从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从攴,从𡥉。”段玉裁注:“上施,故从攴;下效,故从孝。”徐锴系传:“攴,所执以教道人也。”“教”的本义是“教导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教导、指教。动词。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某启(王安石上言):‘昨日蒙教(昨天承蒙你来信指教)。’”苏轼《教战守》:“秋冬之隙(秋天、冬天农活清闲的季节),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(用前进后退跪坐起立的规范教导他们)。”现如:教诲;指教;受教。
②由“教导”引申为“教育”、“训诲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饱食暖衣(吃得饱饱的,穿得暖暖的),逸居而无教(过着安闲的生活,但没有教育),则近于禽兽(就和禽兽差不多了)。”现如:管教;请教;因材施教。
③由“教育”引申为“告诉”。动词。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:“桓公曰(桓公说):‘此大事也(这是大事),愿仲父之教寡人也(希望仲父告诉我)’。”
④由“教育”又引申为“练习”、“训练”。动词。《吕氏春秋·简选》:“统率士民(统率士民),欲其教也(想训练他们)。”
⑤“教导”含有“使动”意,由此引申为“使”。多用于诗词歌曲。读作jiāo。动词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曲罢能教善才服(乐曲奏完能够使优良乐师佩服),妆成每被秋娘妒(打扮出来,著名歌妓秋娘也要嫉妒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