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 biān 編;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简册;右边是“糸”,束丝形,这里指绳子。合起来表示用以穿联竹简的绳子。小篆将“糸”移到了左边,右边变作“扁”,表声。《广雅·释器》:“编,絛也。”“编”的本义是“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绳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绳子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大王垂拱以须之(大王只要垂衣拱手来等待),天下编随而服矣(天下各国便会像绳子穿联竹简一样接连不断地来归服了),霸王之名可成(称霸称王的功名就可以成就)。”
②由“穿联竹简的绳子”引申为“顺次排列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目若悬珠(眼睛像悬挂的明珠),齿若编贝(牙齿像排列的贝壳)。”现如:编排;编列;编印;编号;编队;编组;编目录。
③由“顺次排列”引申为“交织”、“编结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或编曲(〔孟子反和子琴张〕却一个在编织薄帘),或鼓琴(一个在弹琴),相和而歌(相互应和着唱歌)。”现如:编织;编草帽辫;编筐子。
④由“交织”引申为“编辑”、“创作”。动词。《南史·刘苞传》:“手自编辑(自己亲手编辑),箧筐盈满(箧筐都装满了)。”赵树理《李有才板话》:“他还有个特别本领是编(创作)歌子。”
⑤由“编辑”引申为“捏造”。动词。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;“那花胳膊王三就编(捏造)了法子把他爸爸也算了个强盗,用站笼站死。”现如:编了一套瞎话。
⑥由“穿联竹简”意,引申指“整本的书或书的一部分”。名词。袁宏道《文漪堂记》:“取迁、固、甫、白、愈、修、洵、轼诸公之编而读之(取来司马迁、班固、杜甫、李白、韩愈、欧阳修、苏洵、苏轼等人的书,一一阅读)。”现如:简编(缩写本);前编;后编。
⑦由“整本的书”引申作量词。相当于“篇”、“卷”、“本”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出一编书(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编成的书),曰(说):‘读此则为王者师矣(好好研读它,就可以做帝王之师)。’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