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 yá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水”,这里指古水名;右边是“羊”,表声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洋,水。出齐临朐高山,东北入钜定。从水,羊声。”“洋”的本义指“古水名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古水名。名词。《说文·水部》:“洋,水。出齐临朐高山,东北入钜定。”
②因河水含有“宽广”意,所以由“古水名”引申为“广大”、“盛多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(黄河河水满泱泱),北流活活(往北流得哗哗响)。”《楚辞·大招》:“西方流沙(西方有流沙),漭洋洋只(茫茫无边无际)。”现如:洋溢;洋洋大观。
③由“广大”引申为“美好貌”。《书·伊训》:“圣谟洋洋(圣谟美好),嘉言孔彰(嘉训很明啊)!”
④由“广大”又引申为“宽舒自得貌”。形容词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始舍之(刚刚放下去时),圉圉焉(它慢悠悠地游),少则洋洋焉(一会儿就摇摇摆摆起来),悠然而逝(神气十足地消失在水中)。”现如:洋洋得意。
⑤由“广大”又引申指“比海更大的水域”。名词。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弟子漂洋过海,登界游方,有十数个年头,方才访到此处。”现如:海洋;太平洋;大西洋;印度洋;北冰洋。
⑥因“比海更大的水域”含有“中国以外的区域”意,所以引申为“外国的”。形容词。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凡有外国人来,都是我们家养活。粤、闽、滇、浙所有的洋(外国的)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。”旧如:洋人;洋货;洋船;洋枪;洋炮。
⑦由“外国的”引申指“现代化的”、洋的。跟“土”相对。形容词。如:洋办法;洋设备;土洋结合。
⑧由“外国的”引申指“洋钱、银元”。名词。如:大洋;罚洋一百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