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 sù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禾上结着许多谷粒形。《汉字例话》:“中间是一棵成熟了的谷子,上下左右的小圈儿表示谷粒脱落的样子。”小篆变作“
”,后上部再变作“西”。“粟”的本义指“谷子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谷子,即小米。名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华使于齐(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)。冉子为其母请粟(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)。”
②由“小米”引申泛指粮食。名词。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地广者粟多(土地广大,粮食就多)。”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而财有余(假如粮食多而且财物充裕),何为而不成(何愁事情办不成功)?”
③取“粟”的“粒小”意,意引申指“沙粒”。名词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英水出焉(英水流出来),西南流注于赤水(从西南面流入赤水),其中多白玉,多丹粟(那里面有许多白色的玉和红色的沙粒)。”
④取“粟”的“颗粒”意,引申指“皮肤上因寒冷而起的鸡皮疙瘩”。名词。陆游《雷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感》:“重裘犹粟肤(穿两层皮袄,皮肤上仍还冷起鸡皮疙瘩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