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俎 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是祭祀时盛祭品的礼器;中间的“A”表示盛在礼器内的祭品。

金文将祭品变为“月”,指祭品是“肉”,即牛、羊肉。小篆将祭品移到了祭器外面。《说文》:“俎,礼俎也。从半肉在且上。”“俎”的本义是“祭器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祭器。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牲体的礼器。名词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鸟兽之肉不登于俎(鸟兽的肉摆不上宗庙的祭器里)。”

②因“祭器”是盛牲体肉的,所以由“祭器”引申指“切肉用的砧板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身执鼎俎为庖宰(直到伊尹亲自拿着锅子砧板等去做商汤的厨师),昵近习亲(和商汤亲近熟悉了),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(然后商汤才知道他贤能而任用了他)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如今人方为刀俎(如今人家正是刀和切肉的砧板),我为鱼肉(我们正是鱼和肉)。何辞为(正是待人宰割的形势,还讲什么告辞)?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22:28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