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 mù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牛的本字,右边像一手执鞭(枝条)的形状。金文右边更像手执鞭形。合起来像一手执鞭放牛。小篆由甲文、金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牧……从攴、从牛。”“牧”的本义是“牧牛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牧牛。泛指“放牧牲畜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(现在有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并且帮他放牧)。”《庄子·骈教拇》:“二人相牧羊(二人一起放牧羊)。”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却匈奴七百余里(把匈奴人赶退了七百多里);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(匈奴人不敢再向南闯来放牧战马)。”现如:牧羊;牧鹅;牧童;牧场等。
②由“放牧牲畜”引申指“放牧牲畜的人”。名词。王安石《谢公墩》:“问樵樵不知(问打柴的人打柴的人不知道),问牧牧不言(问放牧牲口的人,放牧牲口的人不说话)。”
③由“放牧牲畜”又引申为“放牧牲畜的地方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:“我出我车(我赶着我的车出去),于彼牧矣(来到了那郊外的牧场)。”
④由“放牧牲畜的地方”引申为“城邑的远郊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:“自牧归荑(摘草送我郊外来),洵美且异(草儿真美又奇怪)。”
⑤封建统治阶级蔑视劳动人民,因此由“放牧”引申指“统治者称统治劳动人民为牧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失牧民之术(失掉了统治人民的方法)。”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民者,在上所以牧之(人民,是在上的统治者所统治的人)。”
⑥由“统治劳动人民”引申指“州长”。名词。《后汉书·刘焉传》:“太仆黄琬为豫州牧(太仆黄琬做豫州州长),宗正刘虞为幽州牧(宗正刘虞做幽州州长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