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 bǔ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龟甲上的纵横裂纹。在上古,人们把乌龟甲壳刮光,放在火上烤裂,然后根据纵横的裂纹,来分析判断吉凶祸福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卜,灼剥龟也,象灼龟之形。一曰象龟兆之纵衡(横)也。”“卜”的本义是“占卜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占卜。古人根据龟甲被烧后的裂纹来预测吉凶的一种迷信行为。动词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吴广以为然(吴广认为很对),乃行卜(他们就去占卜)。”后来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也叫卜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(蛮夷氐羌等化外之族,虽然没有君臣之序),亦有决疑之卜(也有决疑的占卜)。”
②由“占卜”引申为“估计”、“推测”、“预料”。动词。李商隐《马嵬》:“海外徒闻更九州(在赤县神州之外,徒然听说还有更大的九州),他生未卜此生休(他生的因缘既然难以预测,而今生的恩爱却已罢休)。”现如:预卜;吉凶未卜。
③由“估计”引申为“选择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非宅是卜(不是住宅需要选择),唯邻是卜(唯有邻居需要选择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