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 zuǒ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代表“手指”,下部代表“手臂”,全字表示左手。金文在手下加“工”,表示手执木工器具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《说文》:“左……从、工。”“左”的本义指“左手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左手。名词。《诗·王风·君子阳阳》:“君子阳阳(那人走来喜洋洋),左执簧(左手拿着那笙簧),右招我由房(右手招我去游逛)。”现如:左右开弓。
②由“左手”引申为“左边”。与“右”相对。方位名词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(能够积累得深厚)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(那就能像左边右边都逢源一样地获得知识)。”现如:左手。
③由“左边”引申为“向左”。介词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揖所与立(向两旁的人作揖),左右手(或者向左拱手,或者向右拱手)。”
④由“左边”又引申为“附近”、“旁边”。方位名词。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引避道左(退避到路旁),以待赵人之过(来等待赵简子等人过去)。”
⑤由“左边”又引申为“不正”、“邪僻”。形容词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执左道以乱政 (用邪道扰乱政令的人),杀 (处以死刑)。”现引申为“斜”、“偏”、“差错”。如:你想左了;越说越左。再引申为“相反”。如:彼此意见相左。
⑥由“邪僻”引申为“贬谪”、“降格”。动词。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“收洛阳令下狱抵罪(捕洛阳令下狱问罪),司隶校尉、河南尹皆左降(司隶校尉、河南尹都被贬谪降级)。”
⑦由“贬谪”引申为“疏远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张仪相 (张仪作了丞相),必右秦而左魏(必然亲近秦国疏远魏国)。
⑧由“贬谪”又引申为“卑”、“下”。与“高”、“尊”相对。形容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右贤左戚(尊贤人而卑亲戚),先民后己 (先民众而后及自己),至明之极也(英明达到了极点)。”现取相反意,引申为“政治思想上属于较激进的或进步的”。如:左派;左翼团体。
⑨由“左手”又引申为“辅助”、“帮助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为亭长 (汉高祖作亭长的时候),常左右之(常常帮助他)。”
⑩由“帮助”引申为“证据”、“证人”。名词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使吏案捕汤左田信等(派遣官吏追捕张汤案证人田信等)。”《新唐书·刘知几传》:“举十二条左证其谬(列举了十二条证据证明其错误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