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责  責;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和金文上面是“朿”,表声;下面是“贝”。因“贝”是古代货币,所以这里表示“索取”。小篆由甲骨文、金文演变而来。隶变时,“朿”变作“”。《说文》:“责,求也。从贝,朿声。”“责”的本义是“索取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索取。动词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宋多责赂于郑(宋国多次向郑国索取财物)。”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每责一头(每摊派一头蟋蟀),辄倾数家之产(常常要使好几户人家破产)。”

②由“索取”引申为“要求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术者(术治这个东西),因任而授官(就是根据各人的能力来授予相应的官职),循名而责实(按照官职名分来要求其实际的功效)。”现如:求全责备。

③由“要求”引申为“责令”、“要求作成”(某件事)。动词。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:“楚使者在(这时楚国使者还在淮南),方急责英布发兵(正在急迫要求英布发兵救楚)!”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有华阴令欲媚上官(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要讨好上司),以一头进(拿一只蟋蟀献上去),试使斗而才(上司拿蟋蟀试斗一下却本领高强),因责常供(于是责令他常年供应)。”

④由“要求”又引申为“责任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南面》:“主道者(君主的统治手段应该是),使人臣必有言之责(使臣下一定负有说话不当的罪责),又有不言之责(又负有该说不说的罪责)。”现如:负责;尽责;爱护林木,人人有责。

⑤由“要求”又引申为“责备”、“责罚”。动词。《书·泰誓》:“责人斯无难(责备别人不是难事),惟受责俾如流(受到别人责备,听从它如流水一样的顺畅),是惟难哉(这就困难啊)!”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若无兴德之言(如果没有使陛下发扬品德的忠言)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(就责罚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人的怠慢),以彰其咎(以显示他们的错误)。”后又引申指“为惩罚而打”。如:鞭责;杖责。

⑥由“责备”引申为“诘问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吏簿责条侯(狱吏拿着簿书,在公堂上一条一条地诘问条侯的罪状),条侯不对(条侯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)。”现如:责问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19:22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