冢 zhǒ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外面是“冖”,有蒙覆意;里面是“豖”,指二足被系的猪,这里表示隆起物。合起来,被蒙覆的隆起物,表示坟墓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冢,高坟也。从勹,豖声。”“冢”的本义指“高大的坟墓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高大的坟墓。引申泛指一般坟墓。名词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烧秦宫室(项羽烧秦宫室),掘始皇帝冢(掘秦始皇帝坟墓)。”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》:“一去紫台连朔漠(你离开紫台宫殿,走进那千里迢迢的北方沙漠),独留青冢向黄昏(结果身死他乡,独留一座青坟向黄昏)!”现如:衣冠冢。
②由“高大的坟墓”引申指“山顶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(百川在汹涌沸腾),山冢崒崩(山峰崩溃往下攒)。”
③由“山顶”引申为“大”、“地位高的”。形容词。《诗·大雅·緜》:“乃立冢土(于是建立了大社),戎丑攸行(大众有事把祭行)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错质之臣不息鸡豚(献身于君主的臣子就不养殖鸡和猪),冢卿不修币(上卿就不钻营钱财),大夫不为场圃(大夫就不种植庄稼、蔬菜)。”
④由“地位高的”引申为“嫡”。正宗的,不是旁支的。形容词。骆宾王《代李敬业讨武氏檄》:“敬业皇唐旧臣(李敬业是大唐老臣),公侯冢子(公侯的嫡子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