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 shì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宀”,指房屋;下面是倒矢着地形,有“到达”、“停止”意。合起来,到屋里就停止了,表示这是人的住房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室,实也。从宀,从至。至,所止也。”“室”的本义指“居室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居室、房间。名词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(仲由的学问啦,已经升到正厅了),未入于室也(只是还没有进入内室〔不够精深罢了〕)。”《礼记·问丧》:“入门而弗见也(进了大门也看不到),上堂又弗见也(登上厅堂也看不到),入室又弗见也(走进寝室也看不到)。”现如:室内;内室;寝室。
②由“居室”扩大引申指“房屋”、“住宅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似续妣祖(继承先妣和先祖),筑室百堵(建筑房屋墙百堵)。”现如:教室;文娱室。
③由“居室”又引申指“家”、“户”。名词。《论衡·偶会》:“富家之商(命定要成富家商人的),必夺贫室之财(肯定会强夺贫困人家的财物)。”
④由“家”引申指“家人”。名词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(北山愚公)聚室而谋曰(〔北山愚公〕便召集全家人一块儿商量说):‘吾与汝毕力平险(我和你们共同竭尽全力削平山的险阻),指通豫南(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)’。”
⑤由“家人”引申指“妻子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三十曰壮(三十岁叫壮年),有室(有妻子)。”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》:“至弱冠之年(到二十岁),犹未纳室(还没有娶妻)。”
⑥由“妻子”引申为“以女嫁人”或“为子娶妻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卫人以为成劳(卫人因为他有辅助成公的功劳),复室其子(便以女嫁给他的儿子)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乃令男子二十而室(于是命令男子二十岁娶妻),女年十五而嫁(女子十五岁出嫁)。”
⑦由“家”又引申指“家产”、“家财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成公七年》:“子重、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、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(子重、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、子荡和清尹弗忌以及襄老的儿子黑要,并且瓜分了他们的家产)。”
⑧由“家”义扩大,引申指“朝廷”、“王朝”。名词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诚如是(真是这样),则霸业可成(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完成),汉室可兴矣(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)。”
⑨由“居室”又引申指“坟墓”。名词。《诗·唐风·葛生》:“百岁之合(苦熬到了百年后),归于其室(相见在那坟墓里)。”
⑩由“居室”又引申指“刀剑的鞘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拔剑(秦王想拔剑),剑长(剑很长),操其室(便用一手先抓住剑鞘)。”
⑪由“房间”现引申指“机关”、“工厂”、“学校”等内部的工作单位。名词。如:办公室;研究室;图书室;手术室;收发室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