壶 hú 壺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只有盖、有腹、有底的酒壶形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壶,昆吾圜器也。象形。从大,象其盖也。”“壶”的本义指“盛酒、盛茶的器皿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器名。盛酒、盛茶的器皿,后也用于盛其他液体。名词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客》:“壶四十(盛了酒的壶四十个),鼎簋十有二(装有食物的鼎簋十二个),牲三十有六(宰杀的牛羊三十六只),皆陈(都陈列祭台)。”现如:酒壶;茶壶;油壶;水壶;喷壶;冰壶;鼻烟壶。
②由“盛酒、盛茶的器皿”引申指古代“漏水计时之器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君丧(国君的丧事),虞人出木角(主管山泽的官员献木柴和角制水杓),狄人出壶(乐官献上漏水计时器)。”
③由“盛酒、盛茶的器皿”又引申指古代宴会时宾主相与娱乐的用具,即“箭壶”。玩时以箭投入壶中,凭箭投入的多少决定胜负。名词。《礼记·投壶》:“投壶之礼(投射箭壶的礼节),主人奉矢(主人捧上箭矢),司射奉中(司射捧着盛筹码的盛器),使人执壶(叫下人拿着箭壶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