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 bēi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是“非”,表声;下部是“心”,这里指心中哀痛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悲,痛也。从心,非声。”“悲”的本义是“哀痛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哀痛、伤心。形容词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女心伤悲(采蒿姑娘心悲伤),殆及公子同归(恐被公子往家抢)。”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王戎丧儿万子(王戎的儿子万子死去),山简往省之(山简来探望他),王悲不自胜(见王过度悲哀)。”现如:悲哀;悲喜交集。
②由“哀痛”引申为“哀怜”、“怜悯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书闻(文帝看了缇萦的请愿书),上悲其意(怜悯她有一片孝心,就赦免了淳于意),此岁中亦除肉刑法(这年中又下了一道命令,废除肉刑)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悲之(我哀怜他),且曰(并且说):‘若毒之乎(你怨恨这件事吗)?’”
③由“怜悯”引申为“眷念”。动词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游子悲故乡(游子卷念故乡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