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 zhī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旨”,指味美,兼表声;下面是“肉”,这里指有角动物的油质。小篆变成左边是“肉”,右边是“旨”。《说文》:“脂,戴角者脂,无角者膏。从肉,旨声。”“脂”的本义指“有角动物的油质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有角动物的油质。名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天下之大兽五(天下的大兽有五类),脂者(脂类——有角的家畜和野兽)、膏者(膏类——无角的家畜和野兽)、臝者(臝类——虎豹貔𧴁)、羽者(羽类——鸟属)、鳞者(鳞类——龙蛇属)。”现作“油质”。如:脂肪。
②由“有角动物的油质”引申泛指“油脂”、“油膏”。名词。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手如柔荑(纤纤指如茅芽儿),肤如凝脂(雪白皮肤像凝脂)。”现如:脂膏。
③由“油脂”引申为“用油膏涂物”。动词。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:“载脂载(涂好车油安好轴),还车言迈(掉转车头向卫都)。”
④由“油脂”又引申为“含脂的化妆品”,特指“胭脂”。名词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用脂泽粉黛(使用胭脂、发油、白粉、青黛来化妆一下),则倍其初(就能使自己的容貌比原来加倍美丽)。”《淮南子·修务》:“曼颊皓齿(脸蛋白嫩细腻,牙齿洁白齐整),形夸骨佳(体形柔美,骨架匀称),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(不用涂胭脂抹白粉用香料发油,姿态容貌便逗人喜爱),西施、阳文也(这样的天生丽质只有西施、阳文)。”现如:脂粉;胭脂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