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 mǎ 馬;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头朝上、背向右、脚向左、尾朝下的一匹马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化而来,仍近似马形。《说文》:“马,怒也,武也。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。”“马”的本义指“牲口马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牲口马。名词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鸡鸣而驾 (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),塞井夷灶(把井堵了,灶平了),唯余马首是瞻(就看我的马头冲向何方,用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)。”现如:黄马;白马。
②“马”是大牲畜,所以引申为“大”。形容词。今淮南、山东称大枣为马枣;广东称大豆为马豆。
③借作“筹码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投壶》:“胜欲不胜者(胜的斟酒给没有投中的喝罚酒),正爵既行(罚酒喝过后),请为胜者立马(替得胜的一方立一筹码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