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 zào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是“宀”,指房屋;屋内左边是“舟”,指船;右边是“告”,表声。合起来,表示房屋和船为人所造。高鸿缙《颂器考释》:“(金文),制造之本字,亦作艁,从宀,从舟,告声。言屋或舟均人所制造也。后世通以造访之造代之,久而成习,而与艁均废。”小篆变成左边是“辵”,右边是“告”。“造”的本义是“制造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制造、作。动词。《诗·郑风·缁衣》:“缁衣之好兮(黑色朝服真美好),敝予又改造兮(破了给你来改作)”。鲁迅《集外集·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》:“由我造(制作)出来的酸酒,当然应该由我自己来喝干。”现如:造林;造船;造句。
②由“制造”引申为“建立”。动词。《书·康诰》:“用肇造我区夏(因而开始建立了我们小夏),越我一、二邦以修我西土(和我们的几个友邦共同治理我们西方)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遂迁许都(于是迁往许都),造我京畿(建立我们新的国都重地)。”
③由“建立”引申为“成就”、“功绩”。名词。《诗·大雅·思齐》:“肆成人有德(故今成人有道德),小子有造(弟子德业有成就)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恐惧(文公恐惧),绥静诸侯(安抚诸侯),秦师克还无害(秦军得以西去而没有受到损害),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(这就是我有大功绩于西方之处)。”现作“成就”。如:造诣。现引申为“培养”。动词。如:可造之才。
④由“成就”引申为“达到的程度或境界(指学业等)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孟子曰(孟子说):‘君子深造之以道(君子用一定的方法使学业达到很深的境界),欲其自得之也(就是希望自己能自觉获得学问)。’”现如:登峰造极。
⑤由“达到”引申为“到”、“去”。动词。《书·盘庚中》:“其有众咸造(那些民众都到了),勿亵在王庭(旗帜在王庭飘扬)。”魏源《庐山记游六首》之二:“不见庐山面目尽(没有把庐山面貌看全),只缘身不造山顶(只因自己没有去山顶)。”现作“到”。如:造访;造门。
⑥由“制造”又引申为“给予生命”。表示感恩之词。动词。《宋书·王僧达传》:“再造之恩(给予第二次生命的恩德),不可妄属(不可乱属)。”
⑦由“制造”又引申为“伪造”、“虚构”。动词。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(我初出生那些时),尚无造(太平无伪少祸殃)。”《论衡·对作》:“用笔墨者(写文著书的人),造生空文(虚构毫无根据的文字),为虚妄之传(作虚假不实的解释)。”现作“伪造”。如:造谣;捏造。
⑧由“制作”又引申为“著述”、“制订”。动词。《论衡·案书》:“《新语》陆贾所造(《新语》是陆贾著述的),盖董仲舒相被服焉(是使董仲舒深受影响的著作)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(楚怀王指派屈原制订国家的法令)。”
⑨由“制作”又引申为“创造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(我正打算跟创造万物的人结成伴侣),厌(厌烦时),则又乘夫莽眇之鸟(便又乘登那状如飞鸟的清虚之气),以出六极之外(超脱于六极之外),而游无何有之乡(而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地方)。”
⑩由“创造”引申为“先”。副词。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头。《书·伊训》:“有命造攻自鸣条(上天有命:先从夏桀讨伐);朕哉自毫(我就从毫都执行)。”
⑪由“制作”又引申为“聚合”。也作“䒃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:“造舟为梁(聚集船儿做浮桥),不显其光(真是光耀又堂皇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