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 jiǔ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一根绳子拐了两个弯与另一根绳子相交之形。古代结绳记数,“九”是个位数最末一个数,拐上个弯,表示曲折尽头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九……象其屈曲究尽之形。”“九”的本义是数词“八加一的和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八加一的和。数词。《书·旅獒》:“为山九仞(筑九仞高的土山),功亏一篑(工作未完,在于只差了一筐土)。”现如:九本书;九支钢笔。
②由“八加一的和”引申泛指多数。形容词。《书·旅獒》:“惟克商(武王胜商以后),遂通道于九夷八蛮(便向众多的民族国家开通了道路)。”
③由“九”引申为“时令名”。从冬至日起,每九天为一“九”,从“一九”数到“九九”。名词。《镜花缘》第六十四回:“一日,正值腊月三九时分,天气甚寒。”现如:今日进九;数九寒天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