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 xū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像火烟冒出形;中间是烟突,烟突里的四点表示烟苔;下面是火焰。合起来像烟突冒烟形。小篆下面再加一个“火”。《说文》:“熏,火煙上出也。从中,从黑。”林义光《文源》:“(古文)从‘黑’,像火自窗上出形。‘中’,上出之象。”“熏”的本义是“火烟上出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火烟上出。动词。《说文·屮部》:“熏,火煙上出也。”
②由“火烟上出”引申指“火烟”。名词。陶弘景《许长史旧馆坛碑》:“金炉扬熏(铜炉里升起了火烟)。”
③由“火烟上出”又引申为“用火烟熏炙”。后作“燻”,现简化为“熏”。动词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穹窒熏鼠(烟熏鼠穴堵窟窿),塞向墐户(封闭北窗糊门缝)。”现如:熏肉;把墙熏黑了。
④由“用火烟熏炙”引申为“烧灼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我心惮暑(我的心里真怕热),忧心如熏(忧心好比火烧灼)。”
⑤由“用火烟熏炙”又引申为“气味侵袭”。动词。鲍照《代苦热行》:“瘴气昼熏体(在白天瘴气侵袭身体),草露夜霑裳(在夜晚草露霑湿衣裳)。”林昇《题临安邸》:“暖风熏得游人醉(暖风把游人侵袭得如痴如醉),直把杭州作汴州(直把杭州当成了京城汴州)。”现如:臭气熏人。又引申为“熏染”。如:利欲熏心(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)。
⑥由“用火烟熏炙”又引申指“(煤气)使人窒息中毒”。读作xùn。方言。动词。如:被煤气熏着了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