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焉 yān 甲骨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和小篆都像一鸟形。《说文》:“焉,焉鸟,黄色,出于江淮。象形。”“焉”的本义是“鸟名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鸟名。名词。《说文·鸟部》:“焉,焉鸟,黄色,出于江淮。”

②借作代词。①表示指示。相当于“之”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(大家都讨厌的人),必察焉(一定要考察他);众好之(大家都喜欢的人),必察焉(也一定要考察他)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子女玉帛(子、女、玉、帛),则君有之(那是君王所拥有的),羽毛齿革(鸟羽、皮毛、象牙、犀革),则君地生焉(那是君王土地上所出长的物品)。”②表示疑问。a.用在动词的前面,询问处所。相当于“哪里”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人焉廋哉(这个人隐藏到哪里去呢)?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其子焉往(他们的儿子还到哪里去呢)?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且焉置土石(再说把土石放在哪里呢)?”b.用在动词、助词的前面,表示反问。相当于“怎么”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姜氏欲之(姜氏要这样),焉辟害(怎么避免祸害)?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入虎穴(不进老虎洞),焉得虎子(怎么抓到老虎崽子)?”c.用在名词的前面,询问性质。相当于“什么”。《墨子·尚贤下》:“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(现在王公大人的骨肉亲戚),无故富贵面目姣好者(无故有财有势、面目美好的),焉故必智哉(是什么道理一定聪明呢)?”

③借用作介词兼代词。即介词“于”加代词“此”的语法功能。相当于“于是”、“于此”。可根据上下文译成相应的词语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制,岩邑也(制是个险要的地方),虢叔死焉(虢叔死在那里)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文王之囿方七十里(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),刍荛者往焉(砍柴的到那里去),雉兔者往焉(打猎的到那里去),与民同之(跟老百姓一起享用)。”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复出焉(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过)。”

④虚化作连词、助词、语气词。相当于“于是”、“就”;“是”、“样子”;“啊”、“了”、“呢”等。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1:53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