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疑 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像一人手持木杖仰望天形;右边是“彳”,指行走。合起来,人持木杖出行而仰望天色,表示迷惑。郭沫若《卜辞通纂》:“(甲文)像人持杖出行而仰望天色。”金文和小篆发生了讹变。《说文》:“疑,惑也。从子、止、匕、矢声。”“疑”的本义是“迷惑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迷惑。动词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不知三军之权(不知军中权谋之变),而同三军之任(而参与军队指挥),则军士疑矣(那么将士就会疑惑)。”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假于鬼神、时日、卜筮以疑众(借助鬼神、时日和卜筮使民众迷惑的人),杀(处以死刑)。”

②由“迷惑”引申为“怀疑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殷人作誓而民始畔(殷人兴起设誓,而人民才开始背弃盟约),周人作会而民始疑(周人热衷于会盟,而人民才开始怀疑)。”现如:可疑;疑心;半信半疑。

③由“怀疑”引申为“疑问”。名词。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是故(因此),圣人以通天下之志(圣人用《周易》来沟通天下人的思想),以定天下之业(来完成天下人的事业),以断天下之疑(来断定天下人的疑问)。”现如:存疑(对怀疑的问题暂不做决定)。

④由“疑问”引申为“疑难”、“疑难的”。名词或形容词。陶潜《移居》:“奇文共欣赏(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赏),疑义相与析(疑难的问题一起剖析)。”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余立侍左右(我站在旁边侍候着),援疑质理(提出疑难,探问究竟),俯身倾耳以请(弯着腰偏着耳朵来请教)。”现如:疑案;疑义。

⑤由“怀疑”又引申为“犹豫”、“不果断”。形容词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任贤勿贰(任用贤人不要怀疑),去邪勿疑(罢去邪人不要犹豫)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故知者决之断也(所以聪明的人当机立断),疑者事之害也(迟疑不决的人,一定坏事)!”现作“犹豫”。如:迟疑。

⑥由“怀疑”又引申为“估量”、“猜想”。动词。林觉民《与妻书》:“汝腹中之物(你腹中的胎儿),吾疑其女也(我猜想是个女孩)。”

⑦由“估量”引申为“似”、“好像”。副词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(山重重,水条条,好像没有通路),柳暗花明又一村(柳荫浓密,山花耀眼,前头又出现了一个山村)。”

⑧由“怀疑”又引申为“责怪”。动词。陶潜《饮酒二十首》之九:“壶浆远见候(大老远提着酒壶前来问候),疑我与时乖(责怪我为什么时背运乖)。”

⑨由“迷惑”又引申为“恐惧”、“害怕”。动词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不疑谓之勇(不惧怕就叫做勇敢)。”《礼记·杂记下》:“故有疾(因此,守丧时有病),饮酒食肉(可以喝酒吃肉),五十不致毁(五十岁的人不要因哀伤而变得很憔悴),六十不毁(六十岁的人可以不显出憔悴),七十饮酒食肉(七十岁的人可以照常喝酒吃肉),皆为疑死(这些都是因为担心死去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9:36: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