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 ché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中间有一个圆圈,指城围,城围上下两边是两座对峙的城楼;右边是一把锋刃朝左的大斧头。合起来,表示这城围是有武器保卫的。小篆将金文左边的城郭形简化为“土”字。《说文》:“城,以盛民也。从土从成,成亦声。”“城”的本义指“城墙”。古时,“城”与“郭”并称时,“城”指内城,“郭”指外城。“城”、“郭”连用时,泛指城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城墙。名词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城者(城墙),所以自守也(是用来自卫的)。”《淮南子·缪称》:“令苛者民乱(法令苛繁百姓就会混乱),城峭者必崩(城墙陡峭必定坍塌)。”现如:万里长城。
②由“城墙”引申为“修筑城墙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:“王命南仲(王命南仲为主将),往城于方(建筑城堡去朔方)。”
③由“城墙”又引申指“城市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魏文侯以为将(魏文侯便任用吴起为将),击秦(让他率兵前去攻打秦国),拔五城(结果他获得了攻下五座城市的辉煌战果)。”现如:山城;城乡互助;城乡物资交流。
④由“城市”引申为“守城”。动词。《宋史·李庭芝传》:“(李)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(李应庚发两路兵守卫南城)。”
⑤由“城墙”又引申指“城垣以内的地方”。名词。如:东城;西城;内城;外城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