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剥  甲骨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卜”,“灼剥”意。《说文·卜部》:“卜,灼剥龟也。”;右边是“刀”。合起来,表示用刀割裂。小篆后变为左边是“录”,即“刻”意。合起来表示用刀刻剥。《说文》:“剥,裂也。从刀,从录。录,刻割也。录亦声。”“剥”的本义是“割裂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割裂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君王命剥圭以为柲(君王命令割开圭玉以装饰斧柄)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下》:“此刺杀天民(这就是刺杀上天的民众),剥振神之位(割裂摇动神位),倾覆社稷(倾覆江山社稷),攘杀其牺牲(夺杀其牲口)。”

②由“割裂”引申为“削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中田有庐(田中种得有萝卜),疆场有瓜(田畔瓜儿也种熟),是剥是菹(就削萝卜就腌瓜),献之皇祖(奉献给我那皇祖)。”

③由“割裂”又引申为“剥落”、“侵蚀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夫苴梨橘柚果蓏之属(山楂、梨、橘、柚、果蓏这些水果),实熟则剥(果实成熟了就被剥落)。”《水经注·谷水》:“基前有碑(基前立有一块碑),文字剥缺(碑上文字侵蚀缺损),不复可识(再也不能辨认了)。”

④由“割裂”又引申为“强制除去”、“侵夺”。动词。王韬《重民下》:“不知为官以卫民(不懂得做官是为了保护老百姓),徒知剥民以奉官(只知道侵夺百姓来进献官吏)。”现如:剥夺;剥削。

⑤由“侵夺”引申为“动乱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抑天实剥乱是(或者上天确实搅乱了这种继承法),吾何知焉(我能知道什么呢)?”

⑥由“割裂”又引申为“去掉物的外皮或壳”。读作bāo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絜尔牛羊(洗净你的牛和羊),以往烝尝(用作冬烝或秋尝。注:冬祭曰烝,秋祭曰尝。),或剥或享(有的人剥皮,有的人烹汤)。”刘基《夏夜台州城中作》:“耕牛剥皮作战具(耕牛被宰杀剥皮作了战具),锄犁化尽刀剑锋(锄犁全收来熔铸成利刃青锋)。”现如:剥橘子;剥花生。

三、字发展图示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2 3:55: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