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 xià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呈山崖形,即“阜”;右上侧是一只眼睛,眼睛下部是一个面朝右侧立的人形。合起来,表示一个人回头看,但视线被山崖阻隔。小篆将眼睛写作“目”。隶变后右边的“人”“目”形看不出来了。《说文》:“限,阻也。一曰门榍。从自,艮声。”“限”的本义是“阻隔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阻隔。动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南有巫山黔中之限(南面有巫山、黔中的阻隔),东有肴函之固(东面有殽山、函谷关的坚固)。”
②由“阻隔”引申为“限制”、“限定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夫义者(所谓正义),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(就是用来限制禁止人们做坏事、玩弄奸巧的)。”杜甫《别赞上人》:“是身如浮云(此身漂泊像浮云),安可限南北(怎能限定在南或在北)。”现引申为“指定范围”。如:限三天完工;作文不限字数。
③由“限定”引申为“界限”、“限度”。名词。《管子·山权数》:“然后置四限(然后就给物资流通划定四方界限),高下令之徐疾(在境内灵活掌握号令的缓急)。”《晋书·傅云传》:“六年之限(六年的期限),日月浅近(时间一天天临近)。”
④由“界限”引申为“极限”、“止境”。名词。贯云石《水仙子·田家》:“山桃野杏开无限(山桃野杏开的花没有止境),怕春光虚过眼(怕春光过眼虚度)。”
⑤由“阻隔”又引申指“门槛”。名词。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宫使锯断城门限(臧宫派人锯断城门的门槛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