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 shí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部“
”像捕猎器具;下部“
”是右手,即“又”。连起来,又持
,为“事”初文。孳乳为“史”,表示记录猎获物的人。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相似。隶变时将长柄向左弯曲,“右手”简化为一刀,以便书写。《说文》:“史,记事者也。从又,持中,中正也。”“史”的本义为“记录猎获物的人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记录国家大事的人”、“史官”。名词。《书·金滕》:“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(太公、召公和成王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)。”
②由“史官”引申为“历史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自获麟以来(自从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麟兽到现在),四百有余岁 (已四百多年),而诸侯相兼(列国互相兼并),史记放绝(没有人过问历史方面的事)。”现如:史实;史料。
③由“史官”又引申为“记载历史的书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其事则齐桓、晋文(所记的事情无非是齐桓公、晋文公称霸),其文则史(所用的语言也就是一般史书笔法)。”现如:他通读了二十四史。
④由“记载历史的书”引申为“文辞繁多”、“虚浮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(朴质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),文胜质则史(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)。”
⑤由“史官”又引申指“画师”。名词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宋元君将画图(宋元公打算画几幅画),众史皆至(众多的画师都赶来了),受揖而立(接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着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