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1 hòu 甲骨文
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上面是“人”,下面是“子”,指生育孩子,是“毓(育)”的另一种写法。这里用以指女性酋长。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·释祖妣》:“后乃母权时代女性酋长之称谓。母权时代,族中最高之主宰为母,而母氏最高之属德为毓,故以毓为王母之称。”金文上面变作“厂”,下面变作“一、口”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“后”的本义是“女性酋长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君后”、“君主”。名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昔三后之纯粹兮(从前禹、汤、文王三位君主德行完美啊),因众芳之所在(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)。”
②由“君主”引申为“帝王的妻子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曲记下》:“天子之妃曰后(天子的配偶称后),诸侯曰夫人(诸侯的配偶称夫人),大夫曰孺人(大夫的配偶称孺人),士曰妇人(士的配偶称妇人),庶人曰妻(平民的配偶称妻)。”现如:皇后。
③由“君主”又引申为“诸侯”。名词。《书·尧典》:“既月乃日 (选择吉月吉日),观四岳群牧(接受四方诸侯的朝见),班瑞于群后(把圭玉颁发给各位诸侯)。”
④由“君主”又引申为“土神”。名词。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后皇嘉树(橘树是皇天后土所生的好树),橘徕服兮(来到南方适应当地水土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