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国 guō 國;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“口”,表示人口;右边是“戈”,即武器。合起来,用武器保护人口,表示邦国。金文加“一”,表示土地,写成“或”。因“或”后被借用作“或者”的“或”,于是再在外部加“囗”成“國”。“囗”表示疆域。《说

文》:“国,邦也。从□,从或。”“国”的本义是“邦国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邦国,古代王侯的封地。名词。《易·师》:“大君有命(君王有命令):‘开国承家(无论是开国,或者是承家),小人勿用(小人都不能用)’。”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天子之政行于郡(皇帝的政令能在各郡施行),不行子国(却在王侯的邦国不能施行)。”

②因王侯有了封地就要建都城,所以由“邦国”引申指“都城”、“城邑”。名词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先王之制(先王规定的制度),大都不过参国之一(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)。”

③由“邦国”又引申指“国家”。名词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秉国之均(国家政权由你掌),四方是维(四方靠你来维持)。”现如:国内;祖国;保家卫国;为国争光。

④由“国家”引申为“建国”、“建都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(有个在蜗牛的左角上建国的),曰触氏(名字叫触氏)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(有个在蜗牛的右角上建国的),曰蛮氏(名字叫蛮氏)。”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其三月(其年三月),周公经营成周雒邑(周公也往洛邑督导营建成周京城的工作),卜居焉(占卜求问地址吉凶),曰吉(卜示十分吉利),遂国之(于是建都洛邑)。”

⑤由“国家”又引申为“代表国家的”。形容词。如:国旗;国徽;国歌;国宴;国花。又引申指“属于本国的”。如:国产;国货。又引申指“在某方面为全国最突出的”。如:国手;国色;国工。

⑥由“邦国”又引指为“地方”、“地域”。名词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红豆生南国(红豆生南方),春来发几枝(春来发多枝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6:49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