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 fá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面左边是“阜”,指土坡;上方右边是“方”,表声;下部是“土”。合起来表示用土筑成的堤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防,堤也。从𨸏,方声。”“防”的本义是“堤坝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堤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慎小》:“巨防容蝼(大堤中伏藏一只蝼蛄),而漂邑杀人(就会溃决成灾,冲毁城邑,淹死民众)。”现如:堤防。
②由“堤坝”引申为“筑堤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凡沟必因水势(凡修筑沟渠一定要顺水势),防必困地势(筑堤一定要顺地势)。”
③由“筑堤”引申为“防御”。动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昔巴楚数相攻伐(过去巴国和楚国互相攻打),藉险置关(凭借险要处设置关塞),以相防捍(用以防御守卫)。”现如:防守。
④由“防御”引申为“防备”、“防止”。动词。《易·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(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,凡事在完成当初,就应当考虑到接踵而来的弊端,事前加以防备)。”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教之以防利(教育他们防止过多地谋求私利),委之以常秩 (委任他们一定的职务)。”现如:预防;防疫。
⑤由“防御”又引申为“关防”、“要塞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民力罢敝(民力那样疲惫),虽有长防 (虽有长城关防),恶足以为塞(又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)?”
⑥由“堤坝”又引申为“堵塞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然犹防川 (但就是像堵塞河水一样),大决所犯(洪水冲破大口子),伤人必多(伤人必然很多)。”
⑦由“堵塞”引申为“遮蔽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七谏·初放》:“上葳蕤而防露兮(它上有茂盛的叶片遮露啊),下冷冷而来风(下边阵阵凉爽拂清风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