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降 jià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边是山崖形;右边是两只脚趾朝下的脚。合起来,表示脚从山崖上走下来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由甲、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降,下也。从𨸏,夅声。”“降”的本义是“从高处走下来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从高处走下来。与“陟”相对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陟则在𪩘(往前登上那小山),复降在原(往下又走到平地)。”

②由“从高处走下来”引申为“降落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灵皇皇兮既降(神灵光大啊已降落),远举兮云中(快速回到啊原来的处所)。”现如:降雨;温度下降;降落伞。现引申为“使下落”。如:降级;降格;降低物价。

③由“降落”引申为“诞生”。动词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撮提贞于孟陬兮(当寅年正月啊),惟庚寅吾以降(庚寅日我诞生)。”

④由“降落”又引申指“(帝王之女)下嫁”。动词。《书·尧典》:“釐降二女于妫汭(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嫁到妫水湾),嫔于虞(给虞舜作嫔妇)。”

⑤由“下嫁”引申为“赐给”、“给予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昊天不惠(老天爷真是没恩惠),降此大戾(给予灾难可不轻)。”杨秀清《禁酒诰论》:“降有圣旨(赐给了圣旨),不准饮酒(不准饮酒)。”现如:降福;降罪。

⑥由“降落”又引申为“降低”、“贬低”。动词。《书·蔡仲之命》:“降霍叔于庶人(把霍叔贬为庶人),三年不齿(三年不许录用)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不降其志(不降低自己的意志),不辱其身(不辱没自己身份),伯夷、叔齐与(是伯夷、叔齐吧)!”

⑦由“降低”引申为“减退”。动词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古者大寒降(古时候大寒节过后),土蛰发(在地里蛰伏过冬的虫类开始苏醒活动)。”

⑧由“降落”又引申为“脱掉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公子惧(公子害怕),降服而囚(脱掉衣服而把自己囚禁起来〔表示谢罪了〕)。”

⑨由“降落”又引申为“停止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先王之乐(先王的音乐),所以节百事也(是所以用来节制百事的),故有五节(所以有五声的节奏),迟速本末以相及(快慢本末以互相调节),中声以降(声音和谐然后停止)。”

⑩由“从高处走下来”又引申指“高贵人物莅临”。动词。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王以驸马远降(王因驸马从远处莅临),令且息东华馆(命令暂且在东华馆住宿)。”

⑪由“从高处走下来”又引申为“降服”、“投降”。读作xiáng。动词。《春秋·庄公八年》:“夏(夏天),师及齐师围郕(鲁国军队和齐国军队围攻郕),郕降于齐师(郕向齐国军队投降)。”现如:宁死不降。

⑫由“投降”引申指“投降的人”。读作xiáng。名词。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十六年》:“虐降致叛(虐待投降的人,招致叛乱)。”现如:招降纳叛。

⑬由“降服”引申为“悦服”。动词。《诗·召南·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(当我还未见那人),忧心忡忡(愁得心儿跳咚咚)。亦既见止(我既远远看到他),亦既觏止(既然和他来相见),我心则降(我心悦服不冲动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19:07: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