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 yán 顏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上部是“彦”,表声;右下部是“页”,本指头,这里指头部两眉之间,俗称印堂。小篆由金文演变而来。《说文》:“颜,眉目之间也。从页,彦声。”“颜”的本义是“印堂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印堂。指两眉之间部分。名词。《说文·页部》:“颜,两眉之间也。”
②由“印堂”引申指“额头”。即发际以下,眉以上,两额角间的部分。名词。《诗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子之清扬(你既眉清目又秀),扬且之颜也(额头方广貌不丑)。”
③由“印堂”又引申指“脸”、“面”。名词。《古诗·为焦钟卿妻作》:“入门上家堂(入门到家堂),进退无颜仪(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)。”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(如何才能够得到一座宽大的屋子有千间万间)?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(好保护着天下所有那些寒苦的读书人叫他们个个都能有个欢笑的脸)。”现如:无颜见人;喜笑颜开。
④由“脸”、“面”引申指“脸色”。名词。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:“有女同车(与我同车那姑娘),颜如舜华(容颜美如芙蓉花)。”
⑤由“脸色”引申为“色彩”。名词。《淮南子·泰族》:“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(宋国有个人用象牙替国君雕刻楮树叶),三年而成(花了三年功夫才雕成),茎柯豪芒(茎的主脉和支脉细如豪芒),锋杀颜泽(叶的厚薄、色彩都很逼真)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(放到真楮叶里分不出真假)。”现如:颜料;五颜六色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