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 yīn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“音”与“言”是同源字。“音”是在“言”的下部口中加一小横,用以表示此是“音”。小篆与金文相似。隶变作音。《说文》:“音,声也。……从言,含一。”“音”的本义是“声音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声音。名词。《易·小过》:“飞鸟遗之音(好像飞鸟的叫声),不宜上宜下(亦于在低处叫,不宜在高处叫),大吉(这样就大为吉利)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闻王车马之音(百姓听见大王兵车战马的声音),见羽毛之美(看见仪仗旗帜的华丽)。”现如:扩音器。
②由“声音”引申特指“乐音”。名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百姓闻王钟鼓之声(百姓听见大王鸣钟击鼓的声音),管籥之音(和吹奏笛管、笙箫的乐音)。”
③由“声音”又引申指“语音”、“口音”。名词。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(少小时离开家乡,老了以后才回),乡音无改鬓毛衰(家乡口音没有半点改变,两鬓的毛发却已颓衰)。”现如:话音;字音;注音。
④由“声音”又引申指“言辞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德音莫违(过去德言莫忘记),及尔同死(愿同谐老不变心)。”
⑤由“声音”又引申为“音讯”、“信息”。名词。《诗·邶风·子衿》:“纵我不往(纵然我还不能去),子宁不嗣音(为啥你不来个信)?”又《小雅·白驹》:“毋金玉尔音(别太珍惜你音讯),而有遐心(有心疏远不相与)。”现如:佳音;音信全无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