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 jì 紀;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“己”指丝缕的头绪。小篆左边加“糸”,变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纪,丝别也。从糸,己声”。“纪”的本义是“丝缕的头绪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丝缕的头绪。名词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譬若丝缕之有纪(譬如丝线有总头),罔罟之有纲(渔网有纲绳)。”
②由“丝的头绪”引申为“纲纪”、“要领”。名词。《吕氏春秋·论威》:“义也者(仁义),万事之纪也(是一切事物的纲纪)。”
③由“纲纪”引申为“治理”。动词。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:“勉勉我王(勤勉不倦我文王),纲纪四方(张纲治理教四方)。”
④由“治理”引申为“经营”、“料理”。动词。陶潜《移居二首》之二:“衣食当须纪(衣与食终当经营料理),力耕不吾欺(躬耕的生活永远不会将我欺骗)。”
⑤由“治理”又引申为“事”。名词。《礼纪·文王世子》:“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(丧事以丧服的轻重为序),不夺人亲也(这是不超越亲疏的关系)。”
⑥由“事”引申为“古代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历史事迹的部分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;《汉书·高帝纪》。
⑦由“纲纪”引申为“法度”、“准则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礼义以为纪(把礼义作为准则),以正君臣(用以确定君臣之间的名分)。”《墨子·小取》:“夫辩者(辩的目的),将以明是非之分(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),审治乱之纪(审察治乱的法度)。”
⑧由“法度”、“准则”引申为“纪律”。名词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天子适诸侯(所以天子到诸侯国去),必舍其祖庙 (一定住宿在诸侯的祖庙里),而不以礼籍入(但是进去的时候如果不遵照礼籍的有关规定),是谓天子坏法乱纪(那就叫做天子败坏法令纪律)。”现如:军纪;风纪。
⑨借作“纪年单位”。量词。①十二年为一纪。《书·毕命》:既历三纪([自从迁徙以来],已经经过了三十六年)。②一百年为一世纪。如:二十世纪。③代。史岑《出师颂》:“历纪十二(经过了十二代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