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天 tiān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像一正面站立的人形。人的头大,用以特指头。金文和小篆由甲骨文变化而来。王国维《观堂集林》:“本谓人颠顶,故像人形……所以独坟其首者,正特著其所象之处也。”“天”的本义指“头顶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头顶、头。名词。《广雅、释言》:“天,颠也。”《说文、页部》:“颠,顶也。”

②由“头”引申指古代一种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。名词。《周易·睽卦》:“其人天且劓 (这人受到额头上刺字的刑罚并且割掉鼻子)。”

③因“头顶”是人身最高部分,所以引申指“天空”。名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重岩叠嶂(重重悬岩,层层峭壁),隐天蔽日 (遮天盖日),自非亭午夜分(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),不见曦月 (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)。”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察当今天去地甚高(观察现在的天空离地很高),古天与今无异(古时的天空与现今的天空没有不同)。”现如:天有风云雷雨。

④由“天空”引申指“自然界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常(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),不为尧存(不因为有唐尧而存在),不为桀亡(也不因为有夏桀而消亡)。”

⑤由“自然界”引申为“自然生成的”、“天然的”。形容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邢峦传》:“剑阁天险(剑门关是天然的险碍),古来所称(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道)。”现如:天险;天灾;天然。

⑥由“自然界”又引申指“季节”、“气候”。名词。杜甫《佳人》诗:“天寒翠袖薄(天气寒冷了,翠袖却很单薄),日暮倚修竹(日色已经晚了,还在倚竹盼望)。”现如:春天;夏天;热天;雨天;晴天;阴天。

⑦后来又将“季节”义缩小,引申为“日”、“一昼夜”、“昼间”或“一日之内的时间”。如:今天;明天;一整天;白天;天不早了。

⑧因天有“主宰万物”意,于是人们把“赖以生存的东西”称作天。名词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人为天(作君主的人把百姓人民看作天),而民人以食为天(而人民百姓把粮食看作天)。”现有熟语:民以食为天。

⑨古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神,是万物的主宰,因而把天称作“天神”。名词。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:“文王初载(文王初即位那年),天作之合(天神作合他成家)。”

⑩由“天空”又引申指“天体”、“天象”。名词。《旧唐书·良吏传下·姜师度》:“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(太史令傅孝忠擅长于占星纬),时人为之语曰(当时的人称赞他说):‘傅孝忠两眼看天(傅孝忠两眼观天象)。”’

⑪因“天空”含有“至高无上”之意,因而古代又引申指“君王”,也指“人伦中的尊者”。名词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夫者,妻之天也(丈夫是妻子的君主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19:27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