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成 chéng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像用斧砍一直条长形物。古人订约有斩物为誓的习俗。到东周,战败国求和叫“行成”或“求成”,签订和约叫“成”。《汉字例话》:“甲骨文的左下角像一块木状物,其右边是一把长柄板斧,以斧劈物,表示‘成盟’。”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发生了较大变化,成了外“戊”内 “丁”的形声字。“成”的本义是“成盟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为“完成”、“实现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百工居肆以成其事(各种工人居住在制造场所完成他们的工作)。”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使秦成帝业(使秦国实现了称霸的事业)。”现作“完成”。如:大功告成;完成任务。

②由“完成”引申为“成功”。与“失败”相对。用作名词或动词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成败之机(成功和失败的机会),在于今日(就在今天)。”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(公输盘替楚国设计制造攻城时用的云梯),成(造成功后),将以攻宋 (将要用来进攻宋国)。”现如: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

③由“成功”引申为“成果”。名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民可以乐成(可以同老百姓享受成果),不可以虑始(不可以同他们商讨创业大事)。”

④由“成功”又引申为“有能力”。如:你们小组真成,这个月就超额完成了任务。孙犁《白洋淀纪事·一天的工作》:“银顺子要告诉青抗先队长说三福很成。”

⑤由“完成”引申为“成为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(玉石不经过打磨),不成器(就不能成为美玉)。”现作“成为”、“变为”。如:他成了医学专家;雪化成水了。引申为“定形的”、“已定的”。如:成规;成见;成法。

⑥由“成为”又引申为“成长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愿于物之所以生(希望那些东西顺利地生长起来),熟与有物之所以成(与掌握技术促进它更好地成长相比,哪一种好)?”又:“(万物) 各得其养以成(自然界的万物各自得到它们的养料而成长)。”现引申指“事物生长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”。如:成人;成语;五谷成熟。

⑦“成长”含有“逐渐增长”意,由此引申为“积累”、“重叠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刑者相半于道(受刑的人相伴于路上),而死人日成积于市(而死的人一天天地重叠堆积在街上)。”

⑧由“积累”引申指“达到一个完整的 (数量单位)”。形容词。孔颖达《周易正义·序》:“举其成数言之(举个整数来说的)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。”现如:成车的弹药;成百只鸟;成千上万名观众。

⑨由“积累”又引申为“大”。形容词。褚遂良《请废在官诸司捉钱表》:“成海取乎细流(大海从细流中获得),崇山由乎积壤(高山来源于积土)。”

⑩由“大”引申为“十里见方之地”。数量词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地方一里为井(地方圆一里叫井),井十为通(十井叫通),通十为成(十通叫成)。成方十里(成就是十里见方之地)。”

⑪由“十里见方之地”引申为“十分之一”。分数词。郑玄《注》引《司马法》:“今称十分之一为一成(现在把十分之一叫做一成),十分之七为七成(十分之七叫做七成)。”

⑫因“成”的初义有“实现订约”的意思,由此引申为“和解”、“不打仗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君盍归之(君侯何不使钟仪回楚国),使合晋楚之成(让他说服晋楚两国,使两国达到和解)。公从之(晋侯答应了此事),重为之礼(对钟仪隆重地以礼相待),使归求成 (叫钟仪回楚国谋求订约和好)。”

⑬由“和解”引申为“成全”、“帮助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曰(孔子说):‘君子成人之美 (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),不成人之恶(不促成别人的坏事)。’”现如:成人之美。

⑭由“成全”引申为“全”。形容词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问成人(子路问怎样才是全人)。子曰(孔子说):‘若臧武仲之知 (智慧像臧武仲),公绰之不欲(清心寡欲像孟公绰),卞庄子之勇 (勇敢像卞庄子),冉求之艺(多才多艺像冉求),文之以礼乐 (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),亦可以为成人矣(也可以说是全人了)。’曰(等了一会儿孔子又道):‘今之成人者何必然(现在的全人哪里一定要这样),见利思义 (看到利益能想起该得不该得),见危授命(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)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(经过长久的穷困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),亦可以为成人矣 (也可以说是全人了)。’”

⑮由“成全”又引申为“可能”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我女儿嫁了你一生,也指望丰衣足食,不成只是这等就罢了。”现如:这么办可不成;成,就这么办吧。

⑯由“和解”又引申为“裁决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秋官·讶士》:“四方有乱狱(四方有扰乱罪案),则往而成之(就去裁决它)。”

⑰因“裁决”含有“使平均”意,因而又引申为“并列”。动词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俎二以成(二个祭祀的器物并列)。”

⑱由“裁决”引申为“定”、“固定”。形容词或动词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晋无宁岁 (晋国没有安宁的年月),民无成君(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)。”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莫春者(暮春三月),春服既成(春天衣服都穿定了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2:35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