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 cǎo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像两株草形。石鼓文变成在草丛中加声符“早”,即
。小篆去掉石鼓文下面的两株草,变成形声字“草”。《说文》:“草,刂芔也。从二屮。”“草”的本义是“草本植物的总称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草本植物的总称。名词。《书·洪范》:“曰时五者来备(一年中这五种天气齐备),各以其序(各根据时序发生),庶草蕃庑(百草就茂盛)。”现如:草木;花草;百草。
②因草生荒野,所以由“草本植物的总称”引申为“荒野”。名词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“农不败而有余日(农民不受损害而又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),则草必垦矣(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够开垦了)。”
③由“荒野”引申为“草野”、“民间”。名词。李白《梁甫吟》:“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(您没看见,高阳酒徒发迹于民间)。”
④由“草本植物的总称”又引申为“粗劣”、“草率”、“简略”。形容词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(孟尝君手下办事的人因为孟尝君轻视冯谖),食以草具(拿粗劣的饭菜给冯谖吃)。”孔尚任《桃花扇·眠香》:“草办妆奁(简单地备办了妆奁)。”现如:草率从事。
⑤借作“创始”、“起草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为命(制定外交辞令),裨谌草创之(裨谌起草拟出稿子),世叔讨论之(世叔提意见),行人子羽修饰之(外交官子羽修改),东里子产润色之(东里子产作文辞上的加工)。”现如:草拟文件。
⑥由“起草”引申为“初稿”、“稿子”。名词。《汉书·淮南厉王刘长传附刘安》:“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(常召请司马相如等审视稿子后才送走)。”现如:起草。现又引申指“还没有确定的文件”。如:草约;草案。
⑦由“稿子”后引申指“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”。名词。①草书。特点是笔画相连,书写便捷。如:章草;狂草。②指拼音字母的手写体。如:大草;小草。
⑧借指“雌性的(家畜)”。形容词。如:草猪;草狗;草驴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