潦 lǎo 甲骨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左边是“水”,这里指雨水大;右边像木在火上燃烧。罗振玉《增订殷虚书契考释》:“此字实从木在火上,木旁诸点像火焰上腾之状。”其义本指以柴祭天,这里用来表声。小篆右边变作“𤊽”,隶变作“尞”。《说文》:“潦,雨水大兒。从水,尞声。”“潦”的本义是“雨水大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雨水大。形容词。《诗·召南·采薇》:“于以采藻(什么地方采水藻)?于彼行潦(雨大沟边采的好)。”王安石《上徐兵部书》:“雨潦湍猛(雨下得大而迅猛),穷两月乃抵家(整整两个月才回到家)。”
②由“雨水大”引申为“雨后大水”、“雨后积水”。名词。《天工开物·乃粒·稻》:“湖滨之田(湖边的田),待夏潦已过(要等到夏天雨后大水过去),六月方栽者(六月才栽插水稻),其秧立夏播种(稻秧是立夏节播种)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天雨(天下了雨),廷中有潦(宫中有积水),太子遂驱至于茆门(太子就把车子赶到了雉门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