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字形及本义】甲骨文用一短画和一长画组成,短画放在长画上面,表示上。是指事字。金文晚期为了区别于数目字二,在一的中间加一直画,写成上。小篆由金文变化而来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最早本用上仰或下伏之弧形,加一以表示上下之意,后因契刻不便而改弧形作横画。”“上”的本义指“位置在上的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位置在上的。与“下”相对。方位名词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上食埃土(向上吃地里的泥土),下饮黄泉 (向下饮地里的泉水)。”现如:山上;楼上;上面。
②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引申指“等级、地位高的”。名词或形容词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曰 (廉颇说):‘我为赵将(我是赵国的将领),有攻城野战之大功(有功打城市和驰骋疆场的大功劳),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(而蔺相如仅仅凭言词立下功劳),而位居我上(他的职位却在我的上面)。’”《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足下位为上相(您的官位是高级的丞相)。”
③由“地位高的”引申指“帝王”。名词。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民者(人民),在上所以牧之(是皇帝统治的对象)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扶苏以数谏故(扶苏因为屡次劝诫始皇帝的缘故),上使外将兵(始皇帝就派他在外领兵)。”
④由“地位高的”引申指“尊长”或“在上位的人”。名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其为人也孝悌(他的为人,孝顺爹娘,敬爱兄长),而好犯上者(却喜欢触犯尊长),鲜矣 (这种人是很少的)。”
⑤由“在上位的人”引申为“上首”、“上座”。名词。《镜花缘》第七十一回:“阄儿虽按次序,坐位仍无上下。”
⑥由“等级高的”引申为“质量高的”。形容词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左上》:“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(如果有能够迁移到这南门之外的人),赐之上田上宅(就赐给他上等的田地房屋)。”现如:上等货。
⑦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引申表示时间。名词。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珠珍衫》:“何期到十七岁上,父亲一病身亡。”
⑧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又引申为“次序在前的”。形容词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窃观上世之君(我私下观察了前代的君王)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!”现如:上卷;上星期。
⑨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引申为“尊贵”。用作敬辞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足下上姓?”
⑩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又引申为“登上”、“由低处到高处”。动词。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诗:“欲穷千里目 (要想看到千里远),更上一层楼(就要再登上一层楼)。”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哭声直上干云霄([爷娘妻子的]哭声竟直冲上了云霄)。”现作“登上”。如:上山;上楼;上车;上树等。
⑪由“登上”引申为“去”、“往”、“到”。动词。辛弃疾《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》:“去年骑鹤上扬州 (去年骑鹤到扬州)。”现作“去”、“往”。如:上街;上剧院;上北京;上学校;上医院;上教室。
⑫由“去”、“往”、“到”引申为“向前”。动词。如:迎难而上;同志们快啊!冲上去;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
⑬由“到”引申为“按规定时间进行某种活动”。动词。如:上班;上课;上学。
⑭由“到”引申为“碰到”、“遭受”。动词。如:上钓;上圈套;上当。
⑮由“位置在上”又引申为“进献”、“送上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“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(太尉于是跪着进献皇帝的大印)。”方苞《狱中杂记》:“凡死刑狱上(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已经上报的),行刑者先俟于门外(刽子手先在门外等候),使其党入索财物(叫他们的同伙进入牢房勒索财物)。”
⑯由“进献”引申为“缴纳”。动词。如:上税;上粮。
⑰由“送上”引申为“加”、“添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草上之风必偃(把风加在草上,草没有不倒的)。”现如:上水;上货;上油;上煤;上气;上菜。
⑱由“加”、“添”引申为“登载”、“记载”。动词。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子牙大喜,上了哪吒功。”现如:上报;上账。
⑲由“加”、“添”又引申为“安装”、“安上”。动词。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七回:“楼窗上锁,不能开放。”现如:上刺刀;上手铐。
⑳由“安装”、“安上”引申为“拧紧”。动词。如:上发条;上表。
㉑由“加”、“添”引申为“染”、“涂”。动词。如:上颜色;上漆;上药。
㉒由“加”、“添”引申为“进食”。用于敬辞。洪昇《长生殿·复召》:“请万岁爷上膳。”又《惊变》:“娘娘,请上这一杯。”
㉓由“加”、“添”引申为“够”、“达到”。动词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不上三年之内,死得一家干净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王员外共借了上千两的银子与荀家。”现如:上了年纪;走了上百里路;人数已上了一万。
㉔由“位置在上的”又引申为“在中间”。用在名词后。如:半路上;心上。又引申为“方面”。名词。郑德辉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茶饭上不知滋味。”茹志鹃《离不开你》:“医院里有护士,领导上还另请了护理员,一个不行又请一个。”
㉕虚化作助词,用在动词后。①表示“开始并继续”。如:大家议论上了;他又迷上无线电了;他爱上了这地方。②表示“达到目的或结果”。如:考上了大学;买上了电视机;住上了新房。
㉖借作“汉语四声之一”。读作shǎng。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