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出 chū 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上部是止,即脚,表示口 (坑),像脚从走出。小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甲骨文出字像人自穴居 (洞穴) 外出之形。”“出”的本义是“走出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走出、出去。与“入”相对。动词。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(出去死战啊一去不复返),平原忽兮路超远(原野渺茫萧索啊道路遥远)。”现如:从屋子里出来。

②由“出去”引申为“出门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其良人出(她们的丈夫出门) 则必餍酒肉而后反(就一定要吃饱了酒肉后才回家)。”

③“入”与“出”对举时,在某些情况下,“入”表示内部,“出”表示外部。名词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(国内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直谏匡过的大臣)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(国外没有抵御国家外患的人),国恒亡(国家随时都会灭亡)。”

④由“出去”引申为“超过”、“超出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祭肉不出三日 (祭祀祖先的肉不能超过三天)。”徐珂《清稗类钞·冯婉贞》:“敌出不意(超出敌人的意料),大惊扰(敌人非常惊恐混乱)。”现如:人才出众。

⑤由“出去”又引申为“发出”。动词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于是遂出垦草令(于是就发出垦荒的法令)。”

⑥由“发出”引申为“出产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(田地肥沃而又管理得好,那么出产的果实就能成百倍地增加)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殚其地之出 (交光了他们土地的出产),竭其庐之入(搜尽了他们家庭的收入)。”现如:出品;这里出米。

⑦由“出产”引申为“产生”、“发生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肉腐出虫(肉烂了必然产生虫子),鱼枯生蠹(鱼干腐了必然生出蠹虫来)。”现如:出事了;出问题了。

⑧由“出产”引申为“出现”、“显露”。动词。《论衡·订鬼》:“人病则忧惧(人生病就忧愁害怕),忧惧见鬼出 (忧愁害怕,就会看见鬼出现)。”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山高月小(山高反衬着月小),水落石出 (水消落了,石头也就显露出来)。”现作“显露”。如:出名;出头。又引申为“显得量多”。如:做饭出饭;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

⑨由“出来”又引申出“拿出”、“交纳”。动词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(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翁到他们家里),皆出酒食 (都拿出了酒菜来招待)。”曹操《收租调令》:“户出绢二匹(每户人交纳丝绢二匹)。”现作“往外拿”、“支付”。如:出主意;出一把力;量入为出;出纳。

⑩由“出来”又引申为“流出”、“涌出”。动词。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其下平旷 (华山脚下土地平坦宽广),有泉侧出 (有泉水从旁边涌出)。”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(姓蒋的非常悲伤),汪然出涕曰(眼泪满眶流出泪水说)。”

⑪由“出去”引申为“离开”。动词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既醉而出 (已经醉了自动离开),并受其福(宾主同受他的福)。醉而不出 (已经醉了不离开),是谓伐德(这叫做败德行)。”现如:出院。

⑫由“离开”引申为“驱逐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遂出武穆之族(于是驱逐武、穆两家族)。”

⑬由“驱逐”引申指“弃逐妻子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出妻屏子(弃逐妻子,屏弃子女),终身不养焉(终身都不抚养他们)。”旧如:出妻;出妇。

⑭由“出去”又引申出“到”、“临”。动词。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益习其声(渐渐习惯驴子的声音),又近出前后(又走到驴子的身前身后),终不敢搏(但始终不敢扑上去)。”现如:出席;出场。

⑮由“出去”又引申为“开脱”。动词。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》:“谁肯舍了自己的官职,出他的罪名?”

⑯因“出去”有“由里到外”意,所以又引申为“外甥”。亲属的称谓。名词。《左传·庄公二年》:“陈厉公,蔡出也(陈厉公是蔡国国君的外甥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9 18:16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