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法  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金文左边上部是“大”,即人;中间是“口”,表器物;下部是“水”,表示像水一样平;右边是“廌”,指传说中的神兽,据说它能辨别曲直,在审理案件时,它能用角去触理屈的人或物。合起来,表示人所制订的用以公平判断是非曲直的“法”。小篆将字形进行了简化。《说文》:“法,刑也。平平如水,从水;廌,所以触不直者,去之,从去。”“法”的本义指“刑法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刑法。名词。《书·吕刑》:“苗民弗用灵(苗民不遵守政令),制以刑(就用刑罚来制服),惟作五虐之刑曰法(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刑法)。”

②由“刑法”引申为“法令”、“法律”。名词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法而不议(所以,有了法令而不加讨论),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(那么,法令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事,必出差错)。”现作“法律”。如:宪法;婚姻法;合法;犯法。

③由“法令”引申为“规章制度”、“法度”。名词。《墨子·法仪》:“天下从事者(天下从事一切事情的),不可以无法仪(不可以没有规章制度准则)。”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三代不同礼而王(夏、商、周三代的礼制不同,但都能称王天下),五霸不同法而霸(春秋五霸的法度不同,也都能称霸诸侯)。”

④由“法度”引申为“合法度”。动词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三年》:“君举必书(国君的举动一定要加以记载),书而不法(记载而不合于法度),后嗣何观(后代子孙看到的是什么)?”现如:非法;不法分子。

⑤由“法令”又引申为“准则”。名词。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:“今吾子之言(现在您的话),乱之道也(是动乱之道),不可以为法(不能用来作为准则)。”现如:法书;法绘;法帖。

⑥由“准则”引申为“规律”。名词。《孙子·军争》:“劲者先(精悍的士卒在前面),疲者后(疲弱的士卒在后面),其法十一而至(按通常规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到达);五十里而争利(像这样奔赴五十里去争利的话),则蹶上将军(那么,前军将领必然受挫),其法半至(按通常规律只有一半人到达)。”

⑦由“准则”又引申为“方法”、“办法”。名词。《孙子·九变》:“故用兵之法(所以,用兵的方法),无恃其不来(不要幻想敌人不来),恃吾有以待也(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,严阵以待)。”现如:写法;作法。

⑧由“方法”引申为“效法”、“仿效”。动词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公孙鞅曰(公孙鞅说):‘前世不同教(过去的朝代政教不同),何古之法(该效法哪一代的古法)?……治世不一道(治理社会不必采取同一种方法),便国不必法古(为国家谋利益不必效法古代)’。”现如:效法。

⑨由“法令”又引申为“守法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知则明通而类(智虑所及,就精明通达事理,触类旁通),愚则端悫而法(在智慧闭塞时,就老实诚恳地遵守礼法)。”

⑩由“刑法”又引申为“按律治罪”。动词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初(从前),缪公亡善马(秦缪公曾走失了好马),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(被岐下的野人捉到杀来吃,一共有三百多人),吏逐得(官吏逐个俘获了他们),欲法之(想按律治他们的罪)。”

⑪因“刑法”是惩治邪恶的,所以由“刑法”又引申指“法术”。即用念咒、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。名词。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四回:“公孙胜仗剑作法(法术),就空寨中平地上刮刺刺起个霹雳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1 7:09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