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形义

养 yǎng 養;甲骨文;金文;小篆

【字形及本义】

甲骨文左上部是一羊头,右下部是手拿鞭子形。连起来,表示放牧养羊。金文与甲骨文相似。小篆在羊头下加“食”,表示给羊食物吃。商承祚《说文中之古文考》:“读作牧,象以手持鞭而牧羊,牧牛则字从牛,羊则字从羊也,后以从牛之字为牧,而以为养矣。”“养”的本义是“放牧养羊”。

【字义演释】

①本义消亡。引申泛指“饲养”。动词。《周礼·夏官·圉人》:“圉人(主管养马的人),掌养马刍牧之事(管理饲养马和割草放牧牲口一类的事情)。”张愈《蚕妇》:“遍身罗衣者(遍身穿花色丝织品的),不是养蚕人(并不是饲养蚕的人)。”现如:养鸡;养猪;养羊;养牛;养鱼;养虎遗患。

②由“饲养”引申为“供养”、“奉养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今之孝者(现在的所谓孝),是谓能养(就是说能够供养爹娘就行了)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百姓靡敝(百姓凋敝),孤寡老弱不能相养(孤独老弱没有人供养)。”现如:养家;养育子女。

③由“饲养”又引申为“生育”、“哺乳”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(像从来没有先学会养育孩子再出嫁的姑娘一样)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父能生之(父亲能生儿子),不能养之(但不能哺乳儿子)。”现作“生育”。如:养儿防老;养了两个女孩儿。

④因饲养有驯化意,所以由“饲养”又引申为“教育”、“教养”、“培养”。动词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其养民也惠(他教养人民有恩惠),其使民也义(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)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中也养不中(贤德的人教育不贤德的人),才也养不才(有才能的人教育没有才能的人),故人乐有贤父兄也(所以人人都希望自己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)。”又:《公孙丑上》:“我知言(我擅长于研究别人的言辞)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(并擅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)。”现如:教养;培养。

⑤由“教养”引申为“信守”、“保持”。动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由是观之(从这些方面来看),则君子之所养(那么君子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品德),可知已矣(就应该懂得了)。”

⑥由“饲养”又引申为“养护”。动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吾闻庖丁之言(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),得养生焉(从中得到了养护生命的道理)。”现如:养精神;养病;休养。现又引申为“保护”、“修补”。如:养路。

⑦由“养护”引申为“调养”、“治疗”。动词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伤甚者(伤势重的),令归治病(叫其回去治病),家善养(在家好好调养),予医给药(给予医治和送给药物)。”

⑧由“饲养”又引申为“培植”。动词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藏于不竭之府者(藏在取之不尽的府里的),养桑麻(是培植桑麻),育六畜也(饲养六畜)。”现如:养花种草。

⑨由“培植”引申为“增长”。动词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上》:“君得合而欲多(君王想得的已有了而还想多得),养欲而意骄(欲望膨胀就会意气骄横)。得合而欲多者危(应得的已得了而还想多得会招致危险),养欲而意骄者困(滋长贪欲又意气骄横的必遭困厄)。”

⑩由“增长”引申为“积蓄”。动词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仲秋之月(仲秋八月)……鸿雁来(鸿雁从北来),玄鸟归(燕子回归南方),群鸟养羞(群鸟积蓄食物过冬)。”
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形字义大全集共收录1228个汉字字形字义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8 14:42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