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 níng 金文
;小篆
【字形及本义】金文左边是“水”;右边两小横指“冰”。合起来,表示水结冰。小篆将冰移到左边,变成冰上拱之形。《说文》:“凝,俗冰,从疑。”“冰”是“凝”的初字,“凝”是后起字。“凝”的本义是“结冰”。
【字义演释】
①结冰、冰冻。动词。《易·坤》:“象曰(《象传》说):履霜坚冰(当踏到薄霜时,结冰的季节就要来了),阴始凝也(阴气开始伸长,水凝为冰)。”现如:天寒地冻河水凝。
②由“结冰”引申为“聚积”、“凝聚”。动词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瀚海阑干百丈冰(广阔无边的沙漠,到处是百丈厚的寒冰),愁云惨淡万里凝(昏暗惨淡的天空,凝聚着万里阴云)。”现如:水蒸气凝结成云。
③由“凝聚”引申为“专注”、“注意力集中”。动词或形容词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用志不分(用心不二),乃凝于神(就会注意力集中于神)。”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故寂然凝虑(所以默默地聚精会神地去思考),思接千载(那念头就可以接触到千年以上)。”现如:凝神;凝视;凝虑;独坐凝思。
④由“结冰”又引申为“成”、“形成”。动词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百僚师师(各位官员互相效法),百工惟时(他们都想处理好政务),抚于五辰(而且顺从君王),庶绩其凝(这样,各种工作都会办成)。”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龙凤以藻绘呈瑞(龙凤用纹理彩色来显示祥瑞),虎豹以炳蔚凝姿(虎豹用花色来构成丰姿)。”
⑤由“结冰”又引申为“巩固”。动词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兼并易能也(兼并别国容易做到),唯坚凝之难焉(只是保持和巩固就困难了)。齐能并宋(过去齐国能够兼并宋国),而不能凝也(但不能巩固),故魏夺之(因而被魏国夺去了宋国)。燕能并齐(燕国能够兼并齐国),而不能凝也(但不能巩固),故田单夺之(又被齐国田单夺回去了)。”
⑥因结冰,水的流动就停止了所以由“结冰”又引申为“止”、“停”。动词。孙处玄《残句》:“日侧南涧幽(太阳西斜,南涧更显幽深),风凝北林暮(风儿停止,北林已近黄昏)。”
【字义发展图示】
